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二十八章 败坏 (第3/5页)
起来,吊起百姓的嘴来,不吃不行,吃了就是纳税,朝廷就有了收入,汉武穷兵黩武,国库如洗,盐铁专卖后,迅速扭转局面。 从那会儿起,盐就是官府专卖,利润最高,也是国家财政的一大利器。 象明朝的扬州,最为发达的时候窝本三千万,生息子息九百万,可当时大明的年收入折成白银也就是千多万两,盐之重利,由此可见一斑。 而且,蒋安看似内行,其实是大肥羊,是盐商眼里的白痴。一引盐三百斤,窝本就是六两多银子,还得加上公使银子,加上税银,就是十几两的本,如果要以粮换盐,更是得费多大的劲才能得到盐引? 商人获利也是辛苦得来,所以盐引才是一本万利,很难得的东西。在蒋安等权阉的眼里,这玩意毕竟不是现银子,拿在手里怪费事的,咱们还能真去盐场领盐不成? 倒卖了,省事,省力。 但这么一卖,就是盐法败坏的开始。先是按窝本卖,比如十万引卖六万四千两。然后彼此竟争,你卖六万,咱家五万就卖! 后来皇帝越赏越多,大家就越卖越多,象皇帝这样一出手十万引的事,也是越来越多,根本不当回事了。 全中国才十纲,一纲才二十万引,一出手就是十万引,这得是何等的败家啊。 朱元璋要是知道了,非得从棺材里爬出来,或是再死一回不可。 到了当今皇帝的孙子明孝宗弘治年间,开中法已经败坏,盐业也败坏,虽经杨廷和等名臣的整治,不过杨廷和等人并没有拯救开中法,相反,他们觉得反正开中法也败坏了,不如彻底废弃了事。 这是一个绝大的失误,明亡之发端,也在于此。 随着边境防线压力的扩大,明之精锐已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