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六十七章 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(三更九千,求月票和推荐票) (第3/5页)
只可惜,在苏联解体之后,由于当年那批早年的华夏“倒爷”中“鱼龙混杂”,一些人为了追求暴利,纷纷把劣质产品带到了俄罗斯,比如说棉絮里夹杂着玻璃碴的“羽绒服”。许多不法商贩,甚至采用胶水把毛粘在人造革上,用黑心棉填充羽绒服。还有几天就裂帮开口的皮鞋。这些以次充好、伪劣假冒的商品,在俄罗斯人那里严重损害了华夏商品的声誉。有一段时间,有些莫斯科商店门口干脆挂出牌子:本店不售盗版商品和华夏商品。而这一事件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华夏和苏联之间贸易量的快速下降。 后来,华夏政府对出口商品严格把关,华夏和苏联之间的贸易量才逐渐回升起来。但是,这牌子一旦毁了,再想重新树立起来,就很难了。至少到方明远前世里离世时,华夏的商品在独联体国家中,仍然是低档商品的代名词。 当然了,这些东西,他是绝不会向卢明月和武威透露的。不过这却并不妨碍方明远对开发苏联市场的信心,南德公司的牟其中,没有外贸权,没有资金,没有航空经营权,却将“空手道”发挥到极致:用价值四亿人民币的五百车皮日用小商品把当年苏联4架图-154飞机换回华夏,自己要资金有资金,要关系也有关系,还掌握着先知先觉的优势,如果说还不能做出一番成绩来,那就找块豆腐撞死好了。 “方少说的不错,苏联的商品虽然从功能、外观来看,确实不怎么的,连咱们的商品都不如,更不要说和欧美国家的相比了,但是他们的东西也有不错的,比如说卡车,摩托车,还有他们的原木,他们的裘皮大衣,鱼子酱,那可都是好东西啊。而且,据我所知,目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人口约有近三千万,其中城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