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58节 (第5/7页)
就说道:“先帝在时,封大兄为昭公,并且把昭字避讳,甚至就连谥号也避讳,诸如秦昭襄王,燕昭王等,都在典籍之中改为了成,称秦成襄王,燕成王等。 谥号是极重的东西,这是先帝所认可的。 邦周时,天子崩,诸侯薨后,都有谥号评判一生功过是非。 等到了始皇帝时,他认为这是臣子非议君主,儿子非议父亲,于是废除了谥号,这是何等的荒谬啊。 难道没有了谥号,他就不被称作独夫了吗? 难道没有了谥号,他就不被称作暴君了吗? 邦周经历了一千年,但凡是经过诸侯反复确认的谥号,从来没有出过问题。 厉王几乎覆灭了邦周社稷,于是他得到了厉的谥号。 这难道是文公乃至于诸多大臣对他不满吗? 史书上记载,‘谥厉,周人欣然,歌以咏之,十日不止。’ 当厉王得到这个恶谥时,那些因为他而惨死的国人的家族纷纷欢欣鼓舞。 若是厉王这样的君王还能获得血食的供奉,还能得到上好的评价,那些因为昏君暴君而惨死的忠臣良将又该去哪里述说自己的冤屈呢? 臣以为应该重新启用谥号系统,不仅仅是君王,还有朝廷的重臣,诸如三公九卿以及彻侯,都要纳入这个评判体系之中。 君王的谥号要敬告上天。 公卿王侯的谥号则先评定,每隔一年,将逝去的臣子姓名及朝廷拟制的谥号刻在竹简之上,等到天子祭天之时,一并敬告。” 谥号! 萧何和张良这些人都有些振奋的望向洛新,万万没想到洛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