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97 (第3/4页)
家常云髻,着一身出炉银细绢单衫,海棠红满池娇香云纱大襟夹袄,葡萄青细褶素罗裙,手中执一根雕花兽头铜杖——为登山准备的。 李大伯头戴乌绫**巾,穿一件灰褐色道袍,手中也执一根铜杖。 伯侄俩一个满面春风、气度不凡,一个明眸皓齿,宛如姣花软玉,一路上说说笑笑,很快到了黄鹤楼所在的蛇山脚下。 李绮节站在渡口,抬头望去,发现黄鹤楼和她上辈子见过的不一样,不仅尖顶颜色、飞檐样式、楼层数目不一样,连坐落的山头都变了。 车夫知道李大伯和李绮节是为游玩而来,一路上拣了些关于黄鹤楼的韵事趣闻,讲给二人听。据他说,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,因为武昌府地理位置险要,每逢乱世,长江两岸兵火频繁,黄鹤楼曾多次焚毁在战火中,太平年间又再度重建。如此屡建屡废,屡废屡建,每一代重建的风格都不一样。 当然,车夫最后不忘强调,历朝历代修建的黄鹤楼中,本朝的黄鹤楼规模最宏大、楼宇殿堂最多。 李大伯想到能够近距离瞻仰各朝各代的文人sao客在黄鹤楼留下的墨迹,兴奋不已——虽然他很可能根本看不懂那些龙飞凤舞的古诗句。 李绮节看到李大伯神色间压抑不住的兴奋,不由失笑: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,都喜欢追求到此一游,至于游什么,怎么游,那不重要。 到山脚下时,伯侄俩决定徒步登山。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,乃武昌府本地名胜,官府人工开凿出了一条山路,供游人出入,层层石阶一直通向峰顶。 爬到半路上,几人累得气喘吁吁。在路边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底下休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