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七章 保台三策 (第3/4页)
:“下官多嘴。” 卢泽摇了摇头,轻声道:“元嘉说的极是。兵法有云,毋恃敌之不来,恃吾之有待也。满洲攻不攻台,取决于朝廷诸公而不是鞑子。” 叹了口气,续道:“老夫也不瞒你,冯总制和刘总督总是寄望和谈成功,清军不会渡海攻打,却不思考修政爱民,精练士卒,预留后路。” “上午王府议事,前锋营参将颜望忠提出率军出征吕宋,预留台湾后路,被冯总制一口否决,说什么劳师远征,有害无益,又担心师出无名,失了白夷之心,不利台湾与西洋通商贸易。” 眸里现出痛惜神色,“刘总督也随声附和,说台湾水师要整军备战对付施琅,不能四面树敌得罪荷兰白夷。郑王爷年幼没有主张,百官面面相觑不敢开口,最后出征吕宋预留后路不了了之。” 台湾朝政虽由冯锡范全盘掌控,倚为柱石的台湾水师却掌握在水师总督、镇国公刘国轩手中。 两人勾心斗角素来面和心不和,对出征吕宋预留后路却难得意见一致。 军政大佬既已拍板决策,旁人自然难以反对。 徐国难听得心头一震,想起和谈使者遭生蕃少年刺杀之事,黯然道:“保台三策,不是上策、下策全都没了。”失望之意溢于言表。 保台三策是察言司司闻处的心血结晶。 永历三十四年,延平郡王郑经西征失败,率军黯然返回台湾,纵情酒色怠闻军政,反清复明最后一丝希望丧失。 面对清廷平定三藩后日益沉重的军事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