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天影视剧变_第352章 帝王心术制衡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52章 帝王心术制衡 (第5/8页)

皇帝归西之后,顺利的登上皇位,这件事就不应该有任何争议。

    当初皇帝传位给赵宗全,写下的立嗣诏书,可是明明白白的写着,立他为皇太子,而他也给皇帝送终。

    既然赵宗全接受了这个诏书,那就是从小宗过继到大宗,承认了皇帝为自己的父亲,那自然是认皇帝为皇考,生父为皇伯,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。

    如果不承认这一点,那就说明赵宗全不愿意当皇帝的儿子,那说明他拒绝了皇帝赦封他为太子的诏书。

    既然如此,那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,就要受到致命的打击!

    相对而言,明嘉靖皇帝就比赵宗全硬气多了,当年嘉靖皇帝抵京后便止于郊外。

    当时朝廷官员就有关于以什么礼仪,来迎接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的争论。

    而当时的礼部尚书毛澄,根据杨廷和的授意,定议以皇太子即位的仪式。

    但尚未继位的嘉靖就是不肯进城,他明确的表示,他来京都是继承皇统的,而非继承皇嗣。

    他在继位的问题上摆名车马,而内阁大臣们终究没能没拗过他,因此也捏着鼻子认下了!

    这和赵宗全继位的立嗣诏书乃是天壤之别,嘉靖皇帝是在郊外受笺之后,再行进的京城。

    甚至于当时大礼议还没爆发之前,嘉靖皇帝为了明确这个立场,要以皇太后之礼迎接生母进京。

    如若他们不答应,他甚至提出愿意辞去帝位,奉母返回安陆继续当王爷这样种话,其态度之坚决,完全不是前后不一的赵宗全可比拟的。

    相比而言,赵宗全在接受立嗣诏书的时候,是没有推辞的,在继位之初更没有提出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